close

ylan.jpg

文/劉德湧

在寫這篇文章前,我必須承認我的孤陋寡聞,除了曾經在公視播的《再見夏天》之外,我對林英作導演是那麼的陌生!而在這次為【噶瑪蘭國際短片節】的「宜蘭貳勢力」單元中,我們幸運的看到林英作導演的的前作,感嘆他的才華完全的埋沒,特別是在台片正夯的八、九月裡,這位新銳更值得宜蘭的朋友注意。

林英作導演身自宜蘭、在台北長大,他的作品都有著其對台灣社會的觀察,期短片創作犀利的點出台北的複雜面貌;而紀錄片創作則溢滿著青春的鄉愁與時光的悵然,讓人聯想起胡台麗教授《穿過婆家村》等片的風格,相當具有導演本身的作者印記。

林英作導演以短片《熱舞天堂》初試啼聲,在台北電影節中獲獎。在這部短片中,他對當下政治現況的反諷是那樣的輕描淡寫,卻有滿載著力量。這部短片可視為林導演的創作起點,他關心邊緣的事物、社會的現況,他以這片土地當成素材,清楚的告訴觀眾他的訴求。這次影展放映了林導演的兩部短片、兩部紀錄片,而他的紀錄片是認識這位年輕導演是最好的方式。

2008年的紀錄片《我的學校不見了》,則紀錄了中興國小與福星國小併校的過程,導演以平實的筆觸,呈現學生、家長、校方等多方的觀點,其中導演更突顯學童的想法,併校對大人來說或許充滿著無奈與選擇,然而對小朋友來說這個併校的政策對他們來說,並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(儘管他們對這政策無法理解),而導演在併校的兩年後再回去訪問這些小朋友,他們對當下的情況已經沒有太多的記憶點。

goodbye.jpg

《我的學校不見了》以孩童最純真的眼睛來看大人的戰場,看起來童言童語的對話,其實是對這個政策的無奈。只是身為人,卻無法躲避時間的洪流。這個併校的政策是好的嗎?我們在片中看見時間的鄉愁,看過過去的美好!

而他的最新紀錄片《宜蘭‧傀儡戲》,用了六年半的時間紀錄下宜蘭逐漸日沒西山的漳州傀儡技藝。而這部作品,導演回到了自己的土地,替這個即將消失的傳統留下最後的見證,也替當下農地與古老文化的消失留下無限的哀愁。在看似輕描淡寫的筆觸裡,卻有著舉重若輕的力道。在電影結束前,導演將台鐵宜蘭線平快火車步入歷史做為影片的結束,那份惆悵直擊觀眾的內心,林英作導演用最後的鏡頭將「時間是最大的小偷」這句話做了另一個完美的註解。

lin.jpg

《宜蘭‧傀儡戲》正可以與《我的學校不見了》相互對照,導演說「改變並沒有不好,只是屬於美好的年代都不見了」,這是屬於導演的理性與感性。理性的認清這個不斷轉動的世界;感性的訴說自己對這個變動世界的看法,沒有長篇大論的辭彙,但那份感動卻是如此飽滿。

感謝宜蘭給了我們鄭文堂、林育賢導演,現在【噶瑪蘭國際短片節】又讓我們認識了林英作導演,蘭陽平原你好屌啊!

--

僅剩一場放映+映後座談!

宜蘭貳勢力:荒謬寫實林英作《我的學校不見了》《條子來了》 
8/26(五) 21 : 00 宜蘭演藝廳

單場票價NT50 / 影展現場、全台7-11 ibon熱賣中
更多優惠:一次購買20張以上單張NT30  歡迎來電03-932-9232訂購

2011噶瑪蘭國際短片節  完整片單:http://www.kisff.tw/2011/film.php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噶瑪蘭國際短片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